第四十一章:“拉魂腔”拉走了魂_乡野风情:旮旯村的风流事儿
ok小说网 > 乡野风情: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> 第四十一章:“拉魂腔”拉走了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十一章:“拉魂腔”拉走了魂

  张大脚也真是,怎么为了去看戏,家里的门怎么会忘记锁呢?这个嫦娥也真是,磅了猪回来累得要命,还非要去看戏。这个戏能有多大的魅力?

  拉魂腔,学名叫泗洲戏,在淮河流域是非常流行的地方戏.,它就像东北的二人转,湖南的花鼓戏一样,倾倒了千百万人民。据地区史志记载:,早年这种地方戏,人们叫它为:“肘古子”,所以这个地方有这样两句话,叫做“吃肉吃牛肚子,听戏听肘古子。”“拉魂腔”从声腔和流派传承上来看,这就是近现代流传于淮北一带的知名剧种“泗洲戏”。淮海地区是有名的泗洲府地界,所以称泗州戏。因为流传的地域和风格的不同,形成了三个大同小异的三个剧种,在江苏北部地区的淮安、宿迁、徐州、连云港地区成为淮海戏。在山东南部地区枣庄、菏泽、泰安地区,称作柳琴戏,由于该戏一种主要伴奏乐器为“柳琴”而得名。在安徽北部地区以泗县为中心,则称作泗州戏。但是在当地民间很多老百姓还是一直叫它为:“拉魂腔”,那是因为:这种戏曲从音乐伴奏,锣鼓点子到唱腔表演都是十分地让人们“着迷”,只要小锣子一响,琴声一起,真的就能够把人们的“魂”给勾拉了过去。可见当地老百姓对“她”的痴迷程度。至于当初为何给它取名为“拉魂腔”,

  在皖东北、苏北以及洪泽湖一带民间,还有着一段十分有趣和精彩的故事呢。

  据皖北地区的一个县的县志记载,在湖东区的一个小村子里,不论男女老少都喜爱听“拉魂腔”,.每当夜幕降临,不管哪个村唱戏,村里家家户户都 要抢着去听戏.。有这么一天。刚过门一年多的新媳妇在家吃过晚饭,忙着让她的丈夫“老戏迷”赶紧先去到戏场子里找好座位,枪先占上,不然去晚了,就没有地方占了。他的丈夫于是就早早 地先走啦,这位新媳妇急忙收拾锅灶,又去喂过了猪.,忙完一些琐碎活计之后,便急急忙忙从床上抱起刚出月子的小宝宝,也随后赶到戏场子里。锣鼓一响,琴声缭绕,唱段开始啦。全家人听戏看景,一时间玩得十分地开心。

  又有一天,临近的村子又来了戏班子,这次这位新媳妇的丈夫出远门做买卖去啦,各家各户都早早地吃过晚饭,赶往戏场子听戏去了.,她还 不停地在家里忙呵着.,又是唰锅,又是洗碗,又是喂猪,只听见临村村头不时传来小锣子和大鼓喧闹的声响,家里的活还有一大堆,小儿子又在哭闹着,她实在急坏了.,于是她便一手抱起在床头睡觉的孩子,另一只手拿起个小板凳,锁好门,抄近路一路小跑赶去听戏。到了戏场听了一阵子,,就听有小孩在哭闹,她只当自己的小儿子也在哭呢,便急忙掏出*子给孩子喂奶,,刚想放到小孩嘴里,怎么感到小孩子的嘴冰凉,她再仔细一瞧,哎哟,哎哟,这才发现自己怀里抱的根本不是一个小孩,而是一个长长的大南瓜。这戏哪能再听下去呢?哑巴吃糖圆心里有数,这孩子肯定丢在南瓜地里,这天气热的像蒸笼,孩子可遭了罪了,还不知哭成啥样呢?她立即往回跑。

  这位小大嫂怎么会抱了个南瓜来听戏呢?原来她在晚饭后听到小锣子、大鼓一响开,柳琴阵阵奏起,这个“戏”就把她的“魂”给勾拉到戏场子里去啦。她慌里慌张抱起孩子抄近路走人家的南瓜地赶去听戏。只顾赶路,忘记了脚下,一下子就被南瓜秧拌倒在地,又急忙爬起来抱起一个南瓜再跑,谁知抱错啦。当她在戏场子里发现自己抱的是个长长的南瓜时,便急忙顺着原路到南瓜地里去找小孩,来到那棵绊断的南瓜秧子前一看,小孩不知哪去了?她亲娘妈妈的哭了一阵子,这丈夫回来怎么交代呀,为了听戏把孩子弄丢了,这村上的人知道了口水也可以把我淹死。她猛的一抬头,在南瓜地里,竟然发现一个她家床上的一个绣花的枕头-->>,她心里有了底,她急忙丢下南瓜,抱起枕头一阵小跑赶回家里,.开开门到床前一看,谢天谢地谢菩萨,小孩儿还乖乖地在床上呼呼睡觉呢。

  这个故事在乡间被活灵活现地传来传去,小大嫂听戏情结的痴迷与丢魂,于是有人给这个戏起了个名字叫“拉魂腔”。泗州戏,它来自民间,成长在民间,有着非常的广泛的群众基础,戏的内容也都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生活。在解放前,她是民间说唱艺人的讨饭的工具,一个人能唱,二个人能唱,三四个人也能唱,有夫妻搭档,有兄妹搭档,也有姑嫂联袂的,每到一处,也不要什么场地,也不要搭什么台子,白天,村庄上的人围成一个小圈,这就可以开演了,晚上,一盏小马灯一挂,就唱上了,高了高搭,低了低就,一个小段子可以,一出小故事也行,唱个三场两场的也唱不完的大戏也有,非常的灵活,一切根据群众的需要。

  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到90年代,戏就像乡间的魂一样,点缀着农村普通百姓的生活,不论大人小孩,谁都能喊上几嗓子,特别是一些著名的段子,几乎是家喻户晓,在乡间的田边地头。在人们休息的柳荫下,在抗着锄头下地的当儿,在淮北农村的各个角落,随时都可以听到这种泗州戏优美的旋律。

  “老汉我今年五十八,

  耳不聋来眼不花,

  手里拿着镰刀头

  铜头烟袋腰间插。……。”

  “从城西到城东,

  满园青菜都成了精,

  胡萝卜登基做了殿,

  辣萝卜身披大红做了正宫,

  老南瓜就把宰相做

  豆角子拉弓射雕翎,……“

  了解了这些背景情况,叫不难理解张大脚忙着去听戏,而忘记琐门的事情了,也就不难理解大柱子连家都不回就赶到戏场听戏,看到嫦娥没有在场,而要回家迎嫦娥来一起看戏,因为在旮旯村这样偏僻的村庄,能够看到县一级的剧团演戏,那是非常难得的事情。

  顶点小说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ok120.net。ok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ok120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